地面上异常平静,地面以下却已经动起“手术”。近日,在昆区莫尼路与迎宾道交叉口东南角,由包头市市政事业发展中心组织实施的包头市城市体检及更新工程一期(第二部分)——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项目正式启动。
繁忙的道路上,没有大面积的交通管制,更没有“马路拉链”的出现,两辆大车相互配合,相关设备探入地下,监控人员紧盯屏幕,地下管道“手术”进行得娴熟稳健。现场查看工程进展的包头市市政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高箭舟说,这是一项创新性的工程,也是在我市建设领域首次大规模应用非开挖修复技术的工程。
杜绝“马路拉链”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由包头城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由一支被称为“地下管道医生”的专业团队负责实施。高箭舟介绍说,这支团队由一批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组成,他们运用最新的非开挖修复技术,对地下管道进行“微创手术”,旨在解决地下污水管道老化、漏水等问题,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包头城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第二工程公司副经理王新亮介绍说:“这项技术主要由管网探测和管网修复两部分构成,我们今天主要是对前期探测到的问题进行修复。使用非开挖技术,好就好在可以不用大面积开挖道路,仅利用道路之间的井口或者是开挖很小一部分地面,就能将这个范围内的污水管网缺陷成功修复。”
涉及五条道路
据悉,该类型管线非开挖修复工艺近期将应用在我市青山区5条道路的污水管网缺陷修复中,非开挖修复总长度约3900米。
这5条道路分别是富强路(团结大街-少先路)、迎宾道(文化路-团结大街)、青东路(青山路-文学道)、民族东路(乌兰道-少先路)、科学路(自由路-民主路)。
相较于传统的明挖法施工工艺,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实施全过程主要为机械操作人工辅助,几乎无扬尘污染,施工工期较短,且噪音污染低,对居民生产生活影响微乎其微。早在2020年,包头市市政事业发展中心就引进了管网探测技术,截至目前,已对我市2500多公里市政道路进行了探测,完成了806个雨污混接点的治理修复。
来源:包头晚报